经过1946年12月至次年4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东北民主联军逐渐摆脱了战场被动,开始转入战略反攻。1947年5月8日,主力南渡松花江,开始发起夏季攻势,迅速肃清了永吉、长春以南和四平以东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控制了沈阳至永吉铁路中段、梅河口至四平铁路东段和长春、沈阳间大部地区。
敌我双方第3次在四平鏖战
夹在沈阳和长春之间的铁路枢纽四平已成孤立状态。这里不仅是长春铁路、四洮铁路、四梅铁路的交汇点,还是北满的门户,连接内蒙古和中朝边境的交通要冲,东北工业、军事重镇及粮食集散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拿下它,就能切断沈阳、长春两大据点的联系,让我军获得更加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更加丰富的物资补给。
展开剩余77%这次已经是我军第3次在四平与敌人较量。1946年3月聚财略,我军一打四平,从国民党接收大员、辽北省主席刘翰东手中将其夺回,消灭了刘翰东临时招募的伪军、土匪等3000余人。同年4月,我军防守四平,遭到敌美械精锐“五大主力”新1军、新6军等部的猛烈进攻,不得不在5月19日主动撤退,放弃了四平。
原以为守军仅有2万人
1947年5月底,为了顺利拿下四平,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1纵、辽吉纵队和6纵17师等精锐,并配备5个炮兵营,共7个师8万余人组成攻坚集团,由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另外抽调2纵、3纵等共17个师的兵力,部署在四平以南和东南地区的沈吉铁路、中长铁路附近,准备阻击可能来自沈阳、长春的援军。根据战前侦查,确定四平守军系国民党第71军所部2万余人。
第71军虽然是美械精锐,但2个月前,其主力第88师全部、第87师一部刚刚在农安、德惠被歼灭,残部退回四平后尚未完成整补,因此大家都乐观的估计其战斗力不会很强。6月14日晚8点,对四平的总攻开始,但直到3天后,才在西北角取得突破。
血战8天仅完成一半任务
攻城部队在向城内突进时,遭到了顽强抵抗,只能一座楼一座楼地进行艰苦地爆破,战斗进行得缓慢而残酷。守军也同其他攻坚战的对手不同,竟然一条街、一座楼、一间屋地进行顽强的阻击,疯狂发射子弹,还从楼上不断投掷燃烧弹等。连续血战了8天,民主联军伤亡超过8000人,才堪堪占领了西半城。
联军总部不得不下达死命令:“决付出15000人的伤亡,再以1个礼拜的时间,将此仗打到底,达到完全歼灭的敌人和打垮敌之守城信心。”随后,攻城部队在炮兵掩护下从西向东发起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却始终无法突破敌71军军部所在的核心阵地。
被迫撤退时已伤亡1.3万人
与此同时,外围的阻击战越来越激烈,蒋介石深知四平的重要性,一方面鼓励守城的第71军军长陈明仁,声称:“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另一方面,严令东北保安总司令杜聿明派兵增援,必须在6月30日前抵达四平城下。第53军等部紧急调入东北,与沈阳城内的新6军等部,组成10个师的增援集团,采取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向四平扑来。
鉴于敌人援兵靠近,四平一时也难以攻下,联军总部从6月30日起,下令撤出战斗,向北方转移。至此,四平攻坚战结束,虽然消灭了1.6万守军,但我方也付出了1.3万人的惨重代价,这是解放战争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战后总结经验,大家普遍认为最大的教训就是低估了敌人的实力。
全城皆兵使总兵力翻倍
四平城内的敌人并非先前判断的第71军2万人,还要加上第13军54师及53军的榴弹炮营。除了这些正规军外,还有从周边各县逃入城内的5个保安团、公主岭保安大队等地方武装。此外,陈明仁将城内政府官员、警察、铁路警、兵站、医院、车站的公职人员及地主还乡团都编入部队,补充缺额,使守军总兵力达到了3.5万人,几乎翻了一倍。
这些临时抓进部队的家伙虽然不会打仗,但陈明仁早已在四平内外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地堡,这批新兵被塞入地堡,为防止逃跑又锁上大门,逼得他们只能拿着枪向外面拼命扫射,反正沈阳方面的飞机一直在空投,先后出动运输机136架次,投下了305吨子弹、炮弹等聚财略,足够这些人霍霍。如此一来,这批乌合之众在防御战中也能顶上正规军用。
发布于:河南省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