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优优配送版,这是一个全中国人民都刻骨铭心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到这一刻, 我们整整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这14年中国大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他们贪婪的私欲, 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犯下了数不清的滔天罪行,那些恶行简直丧尽天良罄竹难书。
日本投降后,新中国在历史的洪流中艰难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起来。 咱中国人靠着骨子里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如今咱们国家强大了,日子也好起来了, 但那段长达 14 年的血泪史,就像一道深深的伤疤,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绝不能忘记过去的伤痛。
展开剩余85%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文艺工作者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创作出了不少 “抗日神剧”,想着用这种方式,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抗战,铭记历史。
可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在这些 “抗日神剧”里,“日本鬼子”的形象基本都千篇一律,观众们看了之后,很容易就对日本人形成一种又呆又傻的刻板印象。
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当年抗战时期的日军,比影视作品里可怕太多了, 看看那些真实的老照片,你就知道他们有多恐怖了。
咱先说说南京大屠杀,这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之一。1937 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就开始了疯狂的屠杀。
他们见人就杀,不管是无辜的老百姓,还是放下武器的士兵,都不放过。
从一张张老照片里,我们能看到南京城到处都是尸体,街道被鲜血染红,整个城市就像一座人间地狱。
当时有个叫松村芳治的日军士兵,他在给日本国内的信里写道, 12月 13 日下午,看到走投无路的五万残敌乘着小船顺江而下,日军就一齐向他们扫射。
他们把杀人当成一种乐趣优优配送版,当成一场表演,根本不把中国人的生命当回事。
负责掩埋尸体的慈善机构在下关地区收埋的死难者遗骸就超过五千一百具,可还有数不清的受害者,尸体随着江水漂走沉入江底。
这仅仅是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个场景,还有更多的暴行,说出来都让人痛心疾首。
再看看日军的“三光”政策,这是日本军官多田骏提出的,从 1938 年开始实施。
“三光”就是杀光、烧光、抢光,日军所到之处,就对当地老百姓进行残酷的掠夺。
他们杀害无辜百姓,烧毁房屋,抢夺粮食,目的就是要消灭抗日根据地的居民,让老百姓没法支持抗日。
从1938年到 1940 年,日本派出千人以上的兵力进行大扫荡,就高达109次。
在太行山、太岳根据地,日军甚至下达这样的命令:“这次作战的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凡是敌人地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这种残忍的手段,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很多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从留存下来的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被烧毁的村庄,废墟中百姓们绝望的眼神,那都是日军暴行的铁证。
还有 731 部队,这更是一支泯灭人性的恶魔部队。他们在东北建立了秘密基地,用活人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实验。
从老照片里,我们能看到那些被当作实验品的人,在遭受折磨时痛苦的表情。他们被注射各种病菌,身体被残忍地解剖,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有的时候,日军为了毁尸灭迹,还会在“犯人”的饭菜下放毒,要是有人没吃,他们就会透过房间设置的小孔,往里面猛射子弹,把人活活打死。
这些暴行,简直突破了人类道德的底线,让人对日军的残忍感到愤怒不已。
在战场上当时日军的装备也比较先进很多,他们有飞机大炮,武器精良,而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很多时候只能靠小米加步枪,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
从一些反映当时战争场景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八路军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面容消瘦,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和日军相比,我们的条件太艰苦了,可即便如此,战士们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回过头再看看那些“抗日神剧”,像《举起手来》里潘长江塑造的日本军官,被刻画得像个傻子,看着确实能让人发笑,但这和真实的日军相差太远了。
日本发动战争可不是儿戏,他们挑选士兵是有严格标准的,绝大多数日军士兵都经过了残酷的训练,非常凶残。
而且他们通过在中国的掠夺,物资也很充沛,根本不像剧中演的那样。在真实的战场上,日军凭借着军事素质和先进装备,给我们的抗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们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过程无比艰辛。
所以说,“抗日神剧”虽然有传播历史的初衷,但在对日军形象的塑造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我们不能被这些虚构的剧情误导,要从真实的历史资料老照片还有幸存者的回忆中,去了解当年日军的真实面目,铭记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
只有这样优优配送版,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才能时刻警醒自己,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发布于:重庆市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